跳到主要內容區

【SDG4】屏大特教系發表國內第一套資優生獨立研究教材

ImgDesc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侯雅齡主任接受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因應108課綱所撰寫的三本素養導向資優生獨立研究教材,於12月1日舉辦新書發表會,這是國內資優教育第一次有可供教學使用的課本,同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也與本校特教系簽訂產學合作,未來2年將運用這套教材推動高雄市國小資優方案學生的跨校遠距教學計畫,建立偏鄉資優教育的共學運作模式,讓資優人才的培育不受地域限制,讓每一顆珍珠都不被遺落。

在少子化之下,國家必須更加積極投入人才培育,不遺落任一個資優學生接受適性教育的機會,因此國教署在頒定的資優教育中程發展計畫中,鼓勵縣市提供未能接受資優班服務的資優生資優方案服務(簡稱資優方案生),十二年國教課綱是國家課程綱要第一次將特殊教育課程納入規範,有助於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間的合作,以體現融合教育。

因此,108年頒布了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後,國教署即委託本校特教系侯雅齡教授,因應素養導向課綱,轉化領綱條目來設計獨立研究教材,以因應資優方案生所需。考量資優方案生的服務現況,這份教材不僅與普通班領域課程相互銜接,也有系統地協助學生從真實世界尋找興趣主題進行研究,最終能將研究結果以各種形式公開分享。

全國第一套資優生獨立研究教材,共計有三冊:《植觀達人 從研究到發表》、《社調高手 從研究到發表》、《實驗專家 從研究到發表》,提供資優學生系統性且具連續性的獨立研究學習經驗。資優學生有優異的學習能力,透過獨立研究課程的提供,引導學生對生活環境有感,因而產生探索的動機,過程中老師協助學生以專家思維方法來進行探究,而達到深度自主學習,也能發現自我的影響力。

計畫主持人侯雅齡教授表示,這是資優教育第一次有可供教學使用的課本,本教材撰寫的過程中,也在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普通班,以及各新北市與高雄市的資優班實施,是普特合作成功的案例。三本教材內容以素養為導向,協助學生由貼切的生活中尋找研究主題,並學習用自然觀察、調查訪問以及實驗設計等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專家思維,學生不僅能明瞭「為何學習」,也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讓自己為學習承擔起更多責任,也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侯教授說,當初教材是為了弭平城鄉差距,為處於資優資源缺乏地區的資優生所撰寫,意外的是,在教材陸續完成的過程中,也吸引了許多市區資優班師生使用,讓教材的應用大為擴展,前後歷經3年時間才完成整套教材,記者會除了說明教材編製的理念與應用方式外,也分享了屏東仁愛國小四年級唯一一位資優生,如何透過同步混成的遠距方式,和高雄市大同國小的的資優生,每周一起上課討論、一起研究,完全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也有助於偏鄉特教師資的培育。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由黃盟惠副局長率領近20名行政與教師同仁前來,與屏東大學特殊教育系產學合作,未來共同推動高雄市國小資優方案學生獨立研究課程跨校遠距教學計畫,建立偏鄉資優教育的共學模式,讓人才的培育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高雄市的資優人才沒有「遺珠之憾」,黃盟惠副局長肯定獨立研究教材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促進高雄市資優教師成長社群的深耕,更重要的是開啟跨校共學的平台,讓高雄市的資優教育更為優質,未來期盼此一前瞻性的資優教育模式未來可以領航全國,為資優人才培育再展新頁。

屏東大學特殊教育系在103學年度即向教育部爭取,獲同意後開始進行學前特教教師的培育,是國內學前特教教師培育的先鋒,今年度全國特教教師甄試,屏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在台中以南學前特教教師的錄取率高達八成,在屏東縣、嘉義市還締造了100%的錄取率,已是學前特教教師培育的重鎮。此外,屏東大學特殊教育系的碩士班是全國特教系唯一的全師培碩士班,學生只要通過碩士考試,入學後即具備有特教教師資格,可以選擇擔任國小資優教師國身障教師以及學前特教教師,112學年度碩士班還提供二名分發嘉義市的公費生名額。

此外,屏大特教系111學年度應屆畢業生教檢通過100%,全國教師甄試上榜率高達91人次,居全國特教系之冠。教師在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課程與教學上,也多有領先,合校之初還導入動物治療,結合特殊教育的專業,成立國內大學第一所學習輔助犬教室,讓狗狗能投入特殊教育領域,並出版《狗狗開課囉》專書,吸引不少大專院校陸續跟進。

屏大劉英偉行政副校長指出,屏大特教系在開創性上動能十足,105年開全國之先,引用犬隻協助特教學生,註冊了學習輔助犬商標,開啟另類教學輔導之先;本日發表的教材,又是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第一份主流資優教材,引領國內特殊教育課程的發展。感謝吳武典教授自102學年度開始擔任本校特殊教育系的講座教授,領航本校特教的發展。

今天同時還有資優學生的獨立研究成果展,並辦理資優生獨立研究教材研習,以及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策略工作坊與學前特教教學研習,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約300名教師踴躍參與,是近年少有的研習規模,可見在少子化下,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於發掘與培育資優人才,以體現人力及國力。

 

瀏覽數: